最近,中北大学因为改名的事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所大学的名字听起来像三本院校。说起来,在这二十年当中第二次被卷进改名争议了。2004年学校从华北工学院改为中北大学,当时学校的领导觉得这个名字很大气,没料到适得其反,中北两个字没有点出地域,又少了工学院的专业属性,反而让考生和家长犯了迷糊,这所大学到底在哪里,主打什么学科,是不是民办学校。
今年又有消息称,学校想改回华北工业大学,结果是直接撞上了教育部的新规,大区命名的高校一律不予批准。这下网友乐了,折腾了20年,绕了一个圈,又差点回到原点。
我看到这个视频以后,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中北大学的传闻早在去年就在网上出现了。但是又有消息称:针对这一传闻,中北大学和山西省教育厅均已公开否认,学校名称及办学性质保持稳定。中北大学目前并未合并其他院校,也没有更名为华北工业大学的计划,网传信息为不实谣言。
其实吧,大学真是要改名的话,一般会在所在省份的教育厅网站上进行更名公示,最后由教育部审批。在山西省教育厅网站上,并没有发现此类公告。我觉得吧,无风不起浪,有可能校方有过类似的想法,被走漏了风声,结果就被小道消息传出来了。当然,这种消息被有些网友凭空捏造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中北大学的名字不响亮吗?
提到中北大学,你难道不会想起中南大学吗?中南大学是985、211、双一流大学,没有人敢说中南大学的名字不响亮吧?如果你说中北大学这个名字没有点明地域,没有标明专业属性,请问中南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一众名牌大学,又有哪个标明了?名字并没有影响考生和家长对这些大学的认可。一所大学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必须有实力才行,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改名上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
那么,问题来了:中北大学的实力难道不强吗?不要着急得到答案,我们慢慢往下聊。
聊聊中北大学的那些年那些事
中北大学源于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太行工业学校,这是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开启人民兵工教育先河,就有了“人民兵工第一校”的美誉。
当时创建的太行工业学校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温庄村,之所以把学校放在这里,主要还是为了隐蔽办学。这所学校是在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副参谋长左权直接指导下筹建的。
1940年到1943年办学期间,采用半军事化管理,学校师生在反"扫荡"斗争中"边战斗边学习",经历过日军七次大规模的扫荡。为太行、太岳根据地及延安兵工事业培养了近400名骨干力量,为新中国军事工业体系奠定人才基础。在1943年因日军组织的五月大扫荡暂时停办。
作为一所学校,在战时隐藏在偏僻的山村是有必要的,战后如果继续留在农村,是不利于学校发展的。因此在1949年学校迁入太原,主校区在太原市尖草坪区西北部,距尖草坪区人民政府10千米,属于太原市的郊区范围,在中北大学的校园里有二龙山景区。学校更名为兵工职业学校,后改为华北兵工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
随后的几年,太原机械学院的实力不断得到加强:
1961年北京工业学院4个常规兵器专业(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引信)迁入。
1962年沈阳工业学院2个常规兵器专业(火药、炸药)迁入。
1963年学校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成为当时的国防工业8大本科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北大学)之一。
呵呵,由此可以看出,当年的太原机械学院实力不容小觑哦!
在1970年的时候,太原机械学院由国防科工委领导转为第五机械工业部管理。但是没过多久,太原机械学院奉本部军管会命令学校停办 ,据说成了国营红旗光学仪器厂,代号5418厂。
1978年国家计委和国务院国防工办批准恢复太原机械学院,学校得以重新办学。
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隶属于兵器工业总公司,成为“兵工七子”之一。
1999年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山西省管理为主的高校。
2004年华北工学院更名为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为何掉队了呢?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网友心存疑惑:在1963年的时候,太原机械学院就能与哈工大等一众王牌“大拿”不相上下。为啥后来比不过那些学校了呢?
隶属关系变更的连锁反应。中北大学从原兵器工业部直属划归山西省管理,转为省部共建高校。这一调整直接导致其失去了中央部委的专项资金支持,而山西省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长期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政策支持的断层。未能入选 “211 工程” 和首轮 “双一流” 建设名单,使得中北大学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博士点审批等关键领域错失先机。政策红利的缺失进一步削弱了其在全国高校竞争中的话语权。
区位劣势导致人才流失。中北大学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远离市中心,交通和生活便利性不足。这种地理环境不仅难以吸引顶尖人才定居,还导致毕业生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匹配。山西省长期依赖煤炭经济,而中北大学的优势学科(如兵器、仪器科学)与地方产业需求关联度较低。这使得学校在争取地方政府专项支持时处于劣势。此外,军工技术转化的 “山西模式” 尚未成熟,导致科研成果难以就地产业化。
学科单一性的桎梏。中北大学以军工和理工科为主导,兵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虽保持优势,但人文社科、医学等学科长期薄弱。这种结构在综合排名中天然处于劣势。
科研方向的路径依赖。尽管学校在航天测试技术(如神舟飞船动态测试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但军工科研的保密性要求导致成果难以转化为民用技术。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心中已经有答案了?概括为一句话:中北大学因隶属关系变更失去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叠加政策支持断层、区位劣势导致人才流失、地方产业需求不匹配、学科结构单一及军工科研转化受限,发展逐渐落后于同类高校。
中北大学有哪些成就呢?
中北大学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ESI排名位列全球前1%。在艾瑞深校友会专业排行榜上,装甲车辆工程被评为6★级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等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
作为“人民兵工第一校”,其使命和担当与西北工业大学有一拼:“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根据权威是数据显示,中北大学为我国的军工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0余万名工程精英和时代栋梁。
涌现出“炮弹大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一大批领军人才。为人民军队培养了12名将军。超过1/3的毕业生投身国家重点领域和国防单位。
拥有65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获省部级科技奖32项,科研经费累计到款40.92亿元,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47项。有70余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高速飞车”、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动车组、智慧医疗、智慧冬奥等国家重大项目工程。
参与研制的地面10个方队15型装备,亮相国庆70周年大阅兵。空间载荷技术应用于空天领域重大工程。数据记录器、地面测试台、电子存储器等应用于航天领域重大工程。水声传感器、水下无人潜航器、船用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应用于海洋领域重大工程。
中北大学虽非顶尖名校,却凭深厚底蕴与坚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中成果斐然。记得在前些时间看中北大学的学校简介,里面还注明了“国家二级保密单位”。学校的学科专业大多根据军工需要设置,如精密仪器及机械、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等国防类特色专业。这些专业的科研成果往往涉及国家军事机密,需要进行保密处理。
另外,中北大学还承担了诸多涉密的科研任务,其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 “北斗”“神舟” 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国家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也使得学校必须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来确保科研成果和相关信息的安全。
现在的学校简介里面已经将“保密单位”的字样去除了。它以 “隐姓埋名” 之姿,为国防与国家重大工程筑牢根基,尽显 “人民兵工第一校” 的使命荣光,未来可期。
地方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